您的位置:首頁 >公共 >

艾滋?。赫5纳眢w接觸不會傳染

2021-12-02 08:26:37 來源:河南商報

說起艾滋病,相信很多人還是會談之色變,即使隨著醫(yī)療水平的提高,艾滋病早已不是“不治之癥”,但艾滋病群體在社會上受到的異樣眼光從未消失,當聽說對方是艾滋病患者時,大多數人會因為害怕或擔心被感染而排斥艾滋病人群。

在12月1日“世界艾滋病日”前夕,頂端新聞·河南商報記者專訪鄭州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感染大科主任趙清霞,聊一聊她眼中的艾滋病。

免疫力低,洗頭“洗進”醫(yī)院

11月29日上午不到8點,2號病房外。“主任,阿偉的結果今天還沒出來,還沒上抗病毒的藥。”

“行,我知道了。”說罷,趙清霞敲了敲病房門后推門進去,“查房啦!今天感覺怎么樣?有哪里不舒服嗎?”

據了解,阿偉這已經是近半年內第二次住進趙清霞所負責的感染科病區(qū),第一次是由于嚴重的肺部感染,這一次是洗頭引起的發(fā)燒。

艾滋病患者本身免疫力就低,洗完頭不注意著涼了,進而就引起了高燒。趙清霞介紹:“患者高燒已經退了,這兩天有皮膚過敏的情況出現,我們就先把抗病毒的藥停了,排除一下抗病毒藥物引起過敏的可能。”

“到底是不是藥物的原因引發(fā)的皮疹目前還不能確定,我先看看皮疹恢復情況。”趙清霞先看了看阿偉臉上的皮疹,又檢查了其腿上的皮疹,“結果出來后我先看看,如果不是藥物導致的就沒事。”

臨走時趙清霞不忘叮囑阿偉:“以后洗完頭不敢再吹風了,在中醫(yī)上這叫外邪入侵,本來你抵抗力就低,下次可一定要注意了。”

“不治之癥”與“可防、可控的慢性傳染病”

“傳染病”“絕癥”“危險人群”……這些標簽讓很多人談“艾”色變。艾滋病患者身上所承受的很大一部分壓力,就來自于這種偏見。

趙清霞告訴頂端新聞·河南商報記者:“目前來說,艾滋病已經成為一種可防、可控的慢性傳染病。”

通過早期發(fā)現、早期診斷、早期控制,加上提高自身免疫力與藥物控制及抗病毒治療等有效措施,患者壽命已經大大延長。

不過,“是藥三分毒”,除了艾滋病患者長期服藥所帶來的藥物副作用以及服藥的壓力,由于其免疫性疾病的特殊屬性,隨著年齡增長,伴隨而來的相關慢性疾病也會日益增加,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很大的考驗。

阿偉就是一個例子,他9月份肺部感染第一次住院時,免疫力非常低,屬于嚴重免疫力缺陷。第二次是因為洗頭導致發(fā)燒,還有伴隨而來的過敏,這些都是因為免疫力低,而根源還是其患有艾滋病。

艾滋病的可怕之處在于,艾滋病感染者并不是死于艾滋病本身,而是由于艾滋病病毒對機體免疫系統的侵犯,最終造成各種機會性感染。

感染者晚期由于病毒長期破壞人體免疫系統,導致免疫系統崩潰,人體防護功能喪失,從而引起各種并發(fā)癥,例如破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,引發(fā)惡性腫瘤、結核等疾病。

沒有高危人群,只有高危行為

趙清霞說:“艾滋病傳染途徑十分明確,血液傳播、母嬰傳播和性傳播,正常的身體接觸不會傳染。”

資料顯示,由于母嬰阻斷技術及加強臨床用血管理、美沙酮維持治療等有效措施同步推進,鄭州市以及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取得巨大成效。

目前,性傳播成了艾滋病主要傳播方式。趙清霞強調:“艾滋病沒有高危人群,只有高危行為。”

在艾滋病感染患者中,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發(fā)現時已是晚期,但在早期階段,由于其癥狀并不明顯或典型,極其容易被忽視。

“艾滋病診斷分三個時期,急性期、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。急性期的癥狀有發(fā)熱、頭痛、無力等,但這些癥狀會隨著時間而自愈,所以容易被患者忽視。”趙清霞介紹。

艾滋病宣傳,沒有特殊人群,雖然艾滋病目前沒有針對性疫苗可以預防,但是防艾知識的科普宣傳其實就是最好的“社會疫苗”,做好自我防護,掌握艾滋病傳播途徑和相關知識,每個人都應該是防“艾”宣傳員。(頂端新聞·河南商報記者李佳見習記者王夢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