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人物 >

鄭州95后女孩:“我是入殮師,你愿意和我握手嗎”

2021-11-04 08:40:43 來源:河南商報

公歷11月5日,農(nóng)歷十月初一,是與清明節(jié)、中元節(jié)并立的中國三大傳統(tǒng)祭祀節(jié)日——寒衣節(jié),在這天,人們會祭掃燒獻,紀念仙逝的親人,謂之送寒衣。在鄭州,更是有“早清明、晚十一”的說法。

就在最近,電影《入殮師》在全國各大影院的復映,將為逝者整理儀容的入殮師帶入大眾視野,引發(fā)了一眾網(wǎng)友的好奇與探討。

死亡歷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,參與并見證死亡的入殮師這一職業(yè),自帶不可忽略的爭議。借此時機,頂端新聞·河南商報記者采訪到了鄭州市的這類群體,用自述的方式,講述其選擇并從事這份工作的感悟。

以下是一位95后女入殮師的自述。

聽從父親的建議,我報了殯葬專業(yè)

我叫林淼淼,是一名95后入殮師。

2015年夏天,父親坐在堂屋,抽了一口煙,“報殯葬專業(yè)吧,我看他們不累,掙得還不少。”

父親是一名廚師,在當?shù)毓沽陥@給人做飯,在他有限的認知里,陵園的工作清閑,同事關系簡單,對于女孩子來說,不失為一個好工作。

我多少有點忐忑。雖然從小接觸陵園墓地,對這樣的環(huán)境習以為常,但真正系統(tǒng)學習,我并不知道未來面對的究竟是什么。但我還是聽從了父親的建議,當錄取通知書寄到手中、我站在長沙民政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大門口時,才真正意識到,我被錄取了。

2019年10月,我從寧波的一家殯葬服務公司辭職,疫情緩解后,今年3月,我來到鄭州市西三環(huán)的鄭州安樂堂禮儀服務有限公司入職。

論起來,我國的殯葬服務行業(yè),寧波發(fā)展得較為靠前,但選擇回到鄭州,恰恰是從業(yè)經(jīng)歷帶給我的考量。

顯而易見,我在年紀輕輕時,就見證了多場生離死別,也知道懊悔和不舍是親人對逝者最難以割舍的痛,這也是我選擇離父母最近的鄭州,作為最終落腳城市的原因。事實上,人從出生開始,就按下了與親人告別時鐘的按鈕,而我所希望的,不過是在生命的跑道上,能與最親最愛的人,長時間相伴左右。

因為偏見,我們從不主動參加喜慶的場合

我所在的公司,是一家殯葬服務公司,共有13名禮儀師,可以負責全程的喪事服務工作,包括遺體的接運、入殮、協(xié)助火化和入葬的工作。其中,有6名專職入殮師,3男3女,4名為90后,剩下2名為80后。

大多數(shù)人懼怕死亡,在路過街邊經(jīng)營喪葬用品的店鋪時,都要加快步伐。從事我們這行的人,都很有些“自知之明”:我們從不主動參加喜慶的場合、若無必要從不在陌生場合告知我們的工作、不主動與他人握手說再見……并非看不起自己的職業(yè),這些“計較”是社會對殯葬服務人員的刻板印象。

我也嘗試過扭轉(zhuǎn)這種刻板印象。10月底,日本電影《入殮師》復映,我將它推薦給身邊的親友看,但大多數(shù)人在聽到“入殮師”三個字時,就連連擺手拒絕我說下去;還有人明確告訴我,他向來主動過濾現(xiàn)實與網(wǎng)絡間和死亡相關的一切。

甚至我看到了一個短視頻,一位現(xiàn)實中的入殮師,在看完電影后,舉著一張寫有“我是入殮師,你愿意和我握手嗎?”的紙板,但愿意與其握手的人寥寥。

我們所獲得的認同感和尊重,恰恰是逝者家屬給予的

說來神奇,我們所獲得的認同感和尊重,恰恰是服務過的逝者家屬給予的。

入殮師所做的工作,就是專門為逝者整理儀容,其中包括為其沐浴、穿衣、化妝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一位逝者通常需要由兩位入殮師同時進行服務,在服務時,我們允許并鼓勵逝者的家人在旁觀禮甚至同為逝者穿衣。

整個環(huán)節(jié)是莊重又肅穆的,很多人因病痛的折磨離世,也有人因為意外死亡。不管他們的死因為何,我們都會盡力為他們整理出最得體的面容,讓家人們與其做最后的告別。

當入殮結(jié)束,通知家人前來瞻仰逝者時,很多人在短暫的悲痛和失控后,都會情不自禁地上前,緊緊握住我們的雙手道謝,這時的他們沒有了世俗的顧忌,我時常能看到飽含熱淚的他們眼中毫不遮掩的感激,“我的親人看上去很安詳,謝謝你們讓他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”。

不懼死,才能更好地生

我想以入殮師這個職業(yè),告訴人們一個簡單的道理:請給予你最愛的人真正的注視;希望我們都能重新理解死亡的含義并思考如何過好這一生。

我見過本應該是最親密的家人,因為誤會和齟齬,磕碰不解了多年,一方驟然離世,另一方滿腔懊悔化作無言的淚水,流淌在寂靜的靈前。而往往在這種時候,活著的人才有耐心用綿密的目光,將逝者最后的容顏鐫刻在腦海中,可也為時已晚。

我也見過意外離世的逝者留下的孤兒寡母,哪怕活著的人跪在靈前怨天怨地、將淚水流干,也無法喚回離開世間的親人,唯有想通死亡的含義,帶著責任和堅持,好好活下去,才能寬慰離去的家人。

入殮師的職業(yè),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。身邊的朋友總說我不像個活潑的95后。工作性質(zhì)讓我變得沉穩(wěn)。特別是當在各種追悼會現(xiàn)場,看到逝者的生平回顧,也讓我開始回想自己的過去:我是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、是否有很多家人常說的道理,被我忽略但是又特別重要的?

我和同事經(jīng)歷過多場別人的人生,更能深刻感知那些生命中可以舍棄的東西。“生存的人之間往往有著不可逾越的障礙,而生與死之間的距離卻能夠化解恨意。”我的同事說。

最重要的是,我們希望以入殮師的職業(yè),糾正人們對死亡的怯懦,就像電影《入殮師》最后火化師所說,“死亡就是一扇門啊,它不意味著生命的結(jié)束,而是穿過它,進入另一階段。”只有不懼死,才能更好地生。(頂端新聞·河南商報記者張逸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