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產經 >

炒鞋生意:大學生刷爆花唄信用卡 誰是被收割的韭菜?

2021-04-12 15:09:32 來源:快刀財經

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,李寧、安踏漲瘋了,原價1499元賣48889元。

最近,H&M、耐克、阿迪達斯等辱華品牌抵制新疆棉花的聲明激怒了無數(shù)中國人的怒火。民眾自覺抵制,以實際行動表達樸素的愛國情懷,轉而支持國產的李寧和安踏。

清明小長假,李寧、安踏等國貨品牌門店人流量大增,甚至需要排隊進。

然而,進店后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爆款不是斷碼就是壓根沒貨。線下沒貨就算了,細心的網(wǎng)友卻發(fā)現(xiàn),線上價格“突然暴漲”。

01

真邪(鞋)門,李寧已高攀不起

以李寧旗下的兩大旗艦系列:馭帥和韋德之道為例,在得物APP上,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,參考發(fā)售價僅為1499元,目前售價竟高達48889元,漲幅達31倍。而韋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,41.5碼最高售價為29999元,相比發(fā)售價1699元漲了近17倍。

此外,參考價為499元的安踏哆啦A夢聯(lián)名休閑板鞋白黑款,目前炒價達4599元,漲了8倍多。

究其原因,在你還高喊“支持國貨”的時候,鞋販子們早就聞風而動,投機者們興風作浪,人為哄抬價格,造成供需關系不平衡,綁架著“國貨”的名義開始了炒作。

原先連“鞋販子”都看不上的國產球鞋,自然水漲船高,“身價”暴漲。

“再漲可能我們連國產都買不起了,救救打工人吧!”這樣的感嘆頻繁出現(xiàn)在社交網(wǎng)絡上:“真邪(鞋)門,李寧已高攀不起!”

李寧再一次火了,不過誰都沒想到是這種方式,真是印證了這句廣告語:Anything is possible!

4月6日,得物官方微博發(fā)布情況說明:

除網(wǎng)傳三款球鞋,得物同時對全平臺商品進行核查,另發(fā)現(xiàn)20款球鞋存在賣家所標價格波動較大的問題,對這些球鞋都做了下架處理,并對3名涉嫌惡意影響商品標價波動的賣家采取封禁措施。

“炒鞋”不是什么新鮮事,究其本質,就是倒買倒賣的資本游戲。和炒房、炒黃金、炒虛擬幣等沒有什么區(qū)別,鞋子只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而已,背后都是資本的狂歡。

從產品發(fā)布、營銷、炒作、鑒定、囤貨、轉售,其中暗藏著一條利益規(guī)模龐大的球鞋經濟產業(yè)鏈條,大批二手球鞋平臺和炒鞋機構從中分得驚人的利益。

02

炒鞋產業(yè)鏈,誰是受益者?

炒鞋風氣興起于聯(lián)名跨界合作,可以追溯到2015年前后。

隨著時尚聯(lián)名款球鞋的興起,以及對明星的追捧,球鞋在年輕人群體中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,聯(lián)名文化迅速催化了炒球經濟的崛起。

品牌方在發(fā)售聯(lián)名鞋時,“限量”發(fā)布是重點。他們并不是按照自己的生產能力去生產,而是控制產量,通過限量吊足了真正球迷的胃口。

首先聯(lián)合一些時尚界的火熱的潮流明星,以聯(lián)名、限量,量身定制等概念宣傳產品的獨特性,限量發(fā)布,賦予產品高度的附加值,喚起了粉絲的需求。

“限量”銷售是核心。

官方在發(fā)售這種限量的聯(lián)名球鞋時,往往只會通過自己最核心的渠道進行出售,比如指定的線下專賣店或者線上官網(wǎng)。通過抽簽搖號、資格篩查、線上預約、線下通宵排隊等饑餓營銷方式,制造出供不應求,銷售火爆的熱烈場面。

任憑你市場再火爆,他也只供應這么多,讓市場已經被挑高的熱情永遠高漲,產品就能永遠受追捧。

盡管這些限量、聯(lián)名款的鞋子比普通球鞋要貴上幾倍、甚至幾十倍,但只要數(shù)量足夠稀少,就能成功勾起年輕人的收藏欲望和購買欲望。

同時,品牌廠商源源不斷地賦能品牌更多價值意義、更多精神符號和標簽,比如:獨特、自我、潮流、個性、社交形象。

一波操作下來,品牌商大獲全勝,不僅完美提升了品牌的形象和內涵,增加了收入,還保持了高度的流量號召力。

如果說限量、聯(lián)名、搖號這些都算是企業(yè)正常的市場營銷手段,那么將炒鞋進一步推向深淵、一手打造出“投機游戲”的,是中間商們。

只要有名牌的新款球鞋發(fā)售,就有“黃牛”們混跡于各大門店門口。很多人不惜徹夜排隊,將新款搶購一空,到手后直接加價轉賣到市場上,“鞋販子”和店員勾結囤積貨源的新聞頻繁出現(xiàn)在媒體上。

但他們只能算是“小散戶”,炒鞋產業(yè)鏈上有還有一群專業(yè)的團隊“坐莊”。

上游的莊家手握足夠現(xiàn)金大量球鞋,底下有多級代理商,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壟斷。坐莊者可以多地囤貨操縱整個市場,可以隨心所欲地拉高行情,市場價慢慢就是他們說了算,穩(wěn)賺不賠。

據(jù)第一財經報道,在AJ一款聯(lián)名款球鞋發(fā)售前一天,一位東北莊家專程包機到昆明“作戰(zhàn)”。以每人200元的價格雇了50人,排隊24小時。昆明僅有的26雙限量鞋,他一人便拿下了21雙。

之后,這款鞋從發(fā)售價的1299元炒到了5600元。刨去雇傭費、飛機票等,這位莊家一天就大賺了7萬元。

隨著互聯(lián)網(wǎng)興起,大量二手鞋交易平臺和炒鞋機構也猶如雨后春筍般一夜間遍地皆是。

美國有StockX、GOAT、Flight Club,中國的得物APP、Nice、斗牛、有貨、識貨、切克、95分球鞋、盯潮等球鞋轉賣平臺,近年來的估值都一路飛漲,正在或已經成為獨角獸。

▲美國淘鞋網(wǎng)站Stock X的最高轉賣價:約合人民幣992932元

互聯(lián)網(wǎng)平臺打著“真假鑒定”等旗號,在炒鞋問題上借機推波助瀾,從中收取高額鑒定費、管理費。

二手鞋交易平臺也搖身一變成為了球鞋證券的交易所,通過寄存閃購功能,降低交易門檻,提高交易效率,做大交易量。

散戶現(xiàn)金不夠?小貸公司馬上接入交易平臺,做起了信貸服務。

除此之外,還有一輪收割來自假鞋商。

由于球鞋本身的制作工藝需求并不高,市場上存在大量的仿制品,暴利驅動之下,不可避免地催生了假貨行業(yè)。“鞋都”莆田早已聲名大噪,所制造的高仿假鞋足已能以假亂真。

假鞋的滲透,也讓本就魚龍混雜的球鞋市場風險水漲船高。

從源頭的品牌商,到中間的鞋販子(散戶和莊家),再到轉賣交易平臺,再到假貨商,分工明確,每個人都為賺錢而來。

黃牛、莊家以及大量二手鞋交易平臺和炒鞋機構一層層將“鞋”的熱度推向高潮。

03

誰是被收割的韭菜?

很多人肯定想不明白,炒房、炒股、炒幣還能理解,鞋子這東西,究竟有啥好炒的?工業(yè)流水線上東西,嚴重偏離其價值,誰會如此“錢多人傻”?

答案自然是哪些第一批入坑的年輕球鞋愛好者。他們大多是大學生,對籃球、球鞋感興趣,因為喜歡買鞋而逐漸關注到炒鞋。

他們的初心也很單純,直接奔著“追星”而去,“偶像”都穿上了某一個型號的鞋子,自己當然也應該有一雙。

由于品牌商限量,大家只得參與品牌廠商的抽簽發(fā)售,有人運氣好,中簽了這款限量球鞋。有人沒搶購又特別想要,只得通過各種渠道加價購買。

這一來二去,差價就出來了,手握球鞋的人一倒手就能賺幾大百。這個時候,單純的球鞋愛好者就不再單純了,他們專門干起了炒鞋的生意。

隨著二手球鞋的交易量越來越大,小魚小蝦逐漸變成大魚大鱷,莊家自然就出現(xiàn)了,球鞋交易的平臺也應運而生。

莊家暗箱操作,穩(wěn)坐釣魚臺,平臺提供各種收費服務,聯(lián)起手來對新入坑的散戶新買家雙向收割。

那些貪婪的散戶學生,也是自己情愿入坑,主動被套,心甘情愿被割韭菜。炒鞋的直接推手和受害者,都是他們。一旦泡沫破滅,這些學生小散戶們將第一個血本無歸。

而那些新晉的真正球鞋愛好者們,主要是90后甚至是95后,大多是在大專院校在讀的學生或者剛剛步入社會職場的新人,有的甚至是初高中生,收入普遍有限。

喜歡,熱愛和欣賞本身就是無價,自己感覺到快樂,感覺到自我滿足,可能就是買鞋最大的價值。

但是用高價甚至幾倍高價購買,瘋狂囤貨,不知道他們是否認真思考過:自己真的理解了這些球鞋的內涵和理念了嗎?自己的能力和背后的家庭能否承受得住如此“天價”的開支?

真正用來買鞋的錢,要么是父母的血汗錢,要么是借助平臺分期、貸款等金融杠桿,通過透支信用卡花唄網(wǎng)貸等途徑籌錢。

收入有限,償還能力也有限,最后埋單的,多是背后辛苦操勞的父母?!复髮W生刷爆花唄信用卡炒鞋欠下幾十萬」、「90后炒鞋負債1000萬」、「高利貸上門,炒鞋大學生榨干父母血汗錢」…各種聳人聽聞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,相似的事件每天都在發(fā)生。

市場經濟的刺激使底層群眾對暴富產生了期望和憧憬,當一件“產品”與金錢掛鉤,它就不再是“產品”,而是大家對它的期望,期望多高,價格就能有多高。

商品與人“期貨化”,本質上就是擊鼓傳花的“割韭菜”游戲,千變萬化的是炒作對象,永久不變的是人性的貪婪。不管是炒作實物還是虛構的概念,甚至炒網(wǎng)紅蹭流量,其本質都是一樣的。

04

寫在最后

無論是被“暴富神話”忽悠入場的散戶,還是頭腦發(fā)熱追逐所謂“稀缺資源”的普通消費者,最終都逃不脫被收割的命運。

鞋是用來穿的,不是用來炒的,同理可證,酒是用來喝的,房子也是用來住的,都不是用來炒的。

事件的性質是清楚的,情節(jié)也是清晰的,參與主體也是明明白白的,但是發(fā)酵這么久,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為什么還沒有出手是我疑惑的。

一雙鞋都能炒那么貴,你還覺得茅臺貴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