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產經 >

洛單集團:為“中國芯”打上河南烙印

2021-06-30 09:46:02 來源:河南商報

壓縮65%部室機構,縮減36%機關管理人員……2014年整體遷入新廠的洛陽單晶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(簡稱“洛單集團”),經歷了一次平臺再造、戰(zhàn)略重塑、體制機制創(chuàng)新、產業(yè)調整與升級的改革。

通過改革,打破了“鐵交椅”“鐵飯碗”的洛單集團,不僅經營數據、員工收入都穩(wěn)步增長,其核心業(yè)務子公司也計劃赴創(chuàng)業(yè)板IPO,希望借助資本市場提升公司整體競爭能力。

借助搬遷開啟的一場大改革

洛陽市高新區(qū)主干道濱河北路毗鄰洛河,寬闊的道路兩側花木錯落有致。洛單集團與洛陽多家制造業(yè)骨干企業(yè),沿著靜謐的濱河北路分布。

其實,這里并非洛單集團的老廠。2014年,建廠近50年的洛單整體搬遷至此。借助這次搬遷,已有50年歷史的洛單,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改革。

“在2011年,我們啟動企業(yè)整體搬遷之初,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:企業(yè)搬遷絕不是一次簡單的空間移位,而是一次平臺再造、戰(zhàn)略重塑、體制機制創(chuàng)新、產業(yè)調整、產品升級的質變。”洛單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張軍強說。

為了保障改革的效果,洛單當時就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,下設全面深化改革辦公室和五個專項改革小組,為企業(yè)改革提供制度保障,圍繞國務院對國企提出的“三項制度”——勞動、人事、分配進行深入改革。

在機構設置上,洛單集團在集團公司層面將機構精簡至“六部一室”。與改革之前相比,部室機構壓縮65%,機關管理人員減幅達到36%,縮編比例達46%。

在用工方面,洛單及集團對所有工作崗位實行重新競聘上崗,原有的1116名職工縮減至790名,在生產規(guī)模、產量一定的情況下,以產定編、以崗定員。

針對職工最為關注的薪酬待遇,公司嘗試通過改革,拉大生產一線與機關崗位之間的薪酬差距。薪酬分配向生產一線和關鍵技術、管理崗位傾斜,發(fā)揮薪酬杠桿作用,調動員工的勞動積極性。

2014年,洛單搬遷的同時,洛陽單晶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,建廠近50年的洛陽單晶硅有限責任公司開始實行集團化管理。

“成立集團公司,由母公司統(tǒng)一投資和管控,對子公司實行多元化管理,其體制機制、經營管理都將十分靈活,可以有效增強國有企業(yè)的活力和競爭力。”張軍強說。

改革會有痛苦,不改革連痛苦的機會都沒有

如此堅定地推動改革,是因為張軍強認為,“改革是企業(yè)永恒的主題,也是破除企業(yè)各種問題與風險的唯一的正解。”

通過“三項制度”改革,在干部制度方面,洛單集團已經形成能上能下機制,徹底打破“鐵交椅”;而員工制度改革也以能進能出為切入點,徹底打破“鐵飯碗”。

目前洛單集團已經建立了勞務派遣、學生招錄、360度評價等靈活多樣的選人、用人平臺與渠道,同時,薪酬制度也徹底打破“大鍋飯”,形成了“以崗定級、以效取薪、同級不同崗、同崗有差異”的市場化薪酬體系。

集團化改革之后,洛單集團在子公司經營方面充分授權,并在新上項目嘗試股權多元化原則,實現國有體制、民營機制。

而改革的成果也立竿見影,經過搬遷、改革,張軍強說,“洛單集團人均工效提升了2.6倍。”

洛單集團也由單一生產性企業(yè),向集單晶硅拋光片開發(fā)、半導體技術與研發(fā)、MMIC項目、KB抗磨劑項目、資本經營、倉儲物流及管理于一體的企業(yè)集團發(fā)展,使公司真正成為以電路級硅片拋光片為核心的龍頭綜合性企業(yè)。

“涉及人事、薪酬等改革的過程肯定會有痛苦。”張軍強說,但不改革、不創(chuàng)新、不突破,企業(yè)就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可能,那么“連痛苦的機會都沒有”。

為“中國芯”打上河南烙印

在產品研發(fā)方面,洛單集團始終抱著“十年磨一劍”的決心和定力,在中國“芯”版圖上找準自己的位置——芯片基底材料項目,該公司目前自行研制成功國內多個尺寸硅片拋光片。

自1966年建廠以來,洛單集團就在這條爭分奪秒、無從喘息的賽道上奔跑,用張軍強的話說,“這是一條終點一直在前方的路,這是一份要有歷史耐心的事業(yè)。”

洛單集團生產的硅片尺寸從最初的4英寸、6英寸,再到8英寸、12英寸。盡管每次迭代產品只有2英寸的區(qū)別,但是每提高兩英寸,工藝控制的難度都成倍地增加,生產工藝及配套設備也要不斷提升和完善。

“硅片制造處在集成電路產業(yè)鏈的上游。如果說一塊集成電路是一塊比薩,那我們做的硅片相當于比薩餅胚,餅胚質量不過關,餅上放再多的配料,最終烤好的比薩也不好吃。”洛單集團副董事長、總經理史建強說,因此洛單集團在研發(fā)和生產的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,都是精益求精,確保達到百分之百合格率。

而這對企業(yè)研發(fā)團隊的要求也相當高。洛單集團目前建有省級企業(yè)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,通過內部培養(yǎng)與外部引進相結合,不斷完善高層次人才結構,逐步形成以博士、碩士為核心的科研項目攻關隊伍。

目前洛單集團擁有專業(yè)技術人員125人,占在崗職工的27%,其中高級工程師16人、工程師60人、助理工程師49人,公司60%以上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中外合資企業(yè)接受過工藝技術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訓,掌握和了解國際最先進的4英寸到6英寸硅單晶和拋光片生產及管理技術。

布局大直徑硅片做“進口替代”

建立市場化制度的洛單集團,也將積極尋求資本市場助力。

洛單集團持股74.73%的核心業(yè)務子公司——麥斯克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麥斯克”),今年5月份創(chuàng)業(yè)板IPO已獲得受理。麥斯克計劃公開發(fā)行股票5000萬股,募集資金約8億元。

目前,在大直徑半導體硅片領域,我國對于進口的依賴程度依舊較高。8英寸硅片的國產化率在10%左右,12英寸硅片基本依賴進口。

麥斯克本次擬使用15.6億元資金投向8英寸及12英寸半導體硅晶圓生產線項目,其中7.5億元為募資資金。項目實施后,公司將新增每月20萬片8英寸和每月5萬片12英寸的產能,將進一步提升公司8英寸半導體硅片產能,填補公司12英寸半導體硅片生產技術空白,提升公司整體的競爭能力。(河南商報記者陳薇/文受訪者供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