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文化 >

男團綜藝揮起“鋤頭”再難鏟到“韭菜”

2019-03-04 08:11:56 來源:新京報

數據說明:新京報盤點《青春有你》《以團之名》等養(yǎng)成節(jié)目中資料略翔實的220位選手。其中,2019年養(yǎng)成節(jié)目選手在年齡上比往年有所加大,3位選手的年齡超過30歲,26%的選手年齡在25歲以上,64.5%的選手在20-24歲,20歲以下的選手只有7%。其次,近25%的選手參加過其他綜藝選秀節(jié)目,最多的曾參與過6檔節(jié)目錄制。其中《星動亞洲》《快樂男聲》《中國好男兒》的選手最易成為“回鍋肉”。與此同時,220位選手中,有74位選手已經出道,并推出過團體或個人單曲、影視作品。最短只出道半年,最長曾出道12年。通過這些選手的資料還可以看出,20-26歲、廣東省、天蝎座男生最愛參加此類節(jié)目。

220位有資料選手籍貫

220位有資料選手星座

新京報制圖/陳冬

2018年,因《偶像練習生》《創(chuàng)造101》的火爆,被稱為“偶像團體元年”。以至于今年類似的節(jié)目再次扎堆出現。日前,至上勵合成員張遠、馬雪陽即將參加騰訊視頻養(yǎng)成綜藝《創(chuàng)造營2019》的消息轟炸了粉絲圈。作為國內長壽的男子組合之一,出道12年且已三十而立的至上勵合,要在節(jié)目中與年僅20歲的年輕人同臺競爭,引發(fā)觀眾期待的同時,也讓外界質疑,訓練生養(yǎng)成綜藝似乎開始有炒冷飯趨勢。無獨有偶,新京報通過盤點《青春有你》《以團之名》已公布的訓練生,以及網傳《創(chuàng)造營2019》名單中總計220名選手的履歷發(fā)現,其中近三成是近年國內所有知名選秀綜藝的人氣選手;而年齡超過25歲的占到26%。

“訓練生”年齡增大,成熟藝人大批“回鍋”,似乎印證著市場中實力強勁的新生代訓練生已鳳毛麟角。事實是否如此?為何養(yǎng)成綜藝元年之后,訓練生市場反而青黃不接?訓練生經紀是否仍是一片藍海?新京報記者采訪偶像團體運營人、綜藝評論人等業(yè)內人士,揭秘訓練生經紀2.0時代背后的繁榮與泡沫。

現象

三檔綜藝扎堆訓練生大擴招

2018年1月,養(yǎng)成綜藝《偶像練習生》在愛奇藝橫空出世,九人男團NINE PERCENT出道后全國巡回粉絲見面會黃牛票被炒到幾千元。騰訊視頻趁熱打鐵推出的《創(chuàng)造101》則差異化地打開了女團市場。不到一年的時間,代言、團綜、專輯、商演,巨大的人氣云團,將11位火箭少女捧為國內最具商業(yè)價值的偶像。

小萌所在的影視公司一直從事電影投資、發(fā)行工作,但在2018年7月,卻突然成立了藝人經紀部門,大量招募訓練生,年齡在16-24歲,無經紀約即可,“公司看到《偶練》《101》捧人速度這么快,也希望盡快培養(yǎng)一撥練習生,趕上來年的節(jié)目。不管能不能紅,至少露個臉。”

小萌的公司只是市場一隅。有消息稱,今年僅《青春有你》一檔節(jié)目,在海選階段就收到了一萬名訓練生,217家公司的簡歷,比去年的87家漲了近1.5倍。“不止我們家,好多沒有過運營訓練生經驗的影視公司、音樂公司也開始大量招新了?,F在想分蛋糕的人太多。”小萌笑稱。

而今年除愛奇藝以外,優(yōu)酷、騰訊視頻也紛紛加入男團養(yǎng)成競爭。三檔同類型綜藝,空缺近300位男性訓練生的“爆紅”機會,這讓不少實力強勁的經紀公司也感到“供不應求”。阿龍所在的經紀公司專業(yè)培養(yǎng)訓練生,原本只有十幾名藝人,整體實力不俗,但《偶練》時已輸出了大部分,并小有名氣;為了今年還能趕上紅利,不得不擴招后備軍,“之前的策略是精品化培養(yǎng),但如今節(jié)目推得太快、太多,我們不僅要考慮今年的輸出,還要考慮明年能不能報名,所以計劃招募數量比之前增加了不少。”相較一些實力強勁的經紀公司有資本千里挑一,阿龍所在的中游小公司,只能選擇基礎一般或零基礎的年輕人,公司甚至嘗試去藝考學校門口上門“捕捉”,“雖然想當訓練生的人比去年多了一倍有余,但現在招募的公司也多,我們競爭力比較小。以前有大把時間培養(yǎng),一張白紙也無所謂,但現在更想直接招到有潛質的,上來就能歌善舞的。”

練習時長從兩年變一個月

從《偶像練習生》到《青春有你》,平臺孵化一檔節(jié)目只需要一年的時間,然而這對訓練生來說,無疑是拔苗助長。一些剛搶灘的影視公司,還未來得及建立成熟的訓練生培訓體系,大量招新后,便要無縫銜接輸出到節(jié)目中。小萌透露,他們公司的訓練生僅進行了兩個月的系統(tǒng)培訓;節(jié)目錄制前,又緊急送到韓國閉關一個月。而娜娜今年也是帶著演員新人參加節(jié)目。她透露,平時因為通告加身,藝人只有空閑時來公司參加臺詞和表演課。而為了錄制,公司特意推掉了藝人通告,突擊進行歌舞訓練,但時間也很緊,“我們能感到藝人力不從心,不僅是我們,一些其他選手也是,前半年還是網紅呢,如今就搖身一變?yōu)橛柧毶恕?rdquo;

據悉,《偶像練習生》位列中游之上的練習生,平均訓練時間在1年到3年;《創(chuàng)造101》的“C位”孟美岐則有3年訓練生涯及2年出道經驗。而《青春有你》第一期中,罕見的無“A班”,證明了訓練生水準的整體下降。制作人張藝興面對大量訓練周期是1個月甚至10余天的訓練生,也不由感嘆市場浮躁。

沒有經過完備的專業(yè)培訓,不少訓練生缺乏基本的偶像意識?!兑詧F之名》上線不久,其中一名訓練生便被曝與女友去泰國玩;另一位訓練生自曝整容失敗,向醫(yī)院公開維權。一位偶像運營人透露,按照訓練生的培訓規(guī)律,通常一名十幾歲的新人,至少需要一年的脫產培訓,才能夠在唱跳、表演各方面達到合格水準;與此同時,他們還需要訓練待人接物、公眾形象塑造,以及綜藝感的提升,“無論公司投入多少錢,沒有三四年的時間,根本不可能培養(yǎng)出一名成熟的訓練生?,F在很多節(jié)目里沒經驗的訓練生,大多都是拔苗助長起來的。”

原因

韭菜少,鋤頭多

“《偶練》和《101》去年把中國這幾年剛剛培養(yǎng)出來的訓練生,幾乎全選走了。‘掐尖兒’之后,就會產生斷代。”資深女團運營人海爾凱特如此分析。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(fā)展偶像文化,韓國從上世紀90年代奮起直追,積累了過剩的偶像產能。而韓國《produce 101》等節(jié)目的根本作用,便是為韓國練習生“去產能”,例如《Produce101》第一季時,韓國三大經紀公司只派了一人參加,其余全部是中小型經紀公司的練習生,“這類節(jié)目正是為大量這樣的練習生開辟新賽道。”相較之下,中國的偶像文化卻仍屬“原始部落”時期:訓練生培養(yǎng)體系尚未成熟,人數也在近兩年才逐步積累;但大量資本卻率先進入,讓行業(yè)好不容易培養(yǎng)出的第一批“合格”藝人全部被一次性收割。

同類型跟風

不僅經紀公司急切看重短期紅利,視頻平臺代表的資本方,同樣成為推動訓練生市場的操盤手。如果說2018年《偶像練習生》和《創(chuàng)造101》屬于“天下兩分,各自收割”的狀態(tài),2019年,優(yōu)愛騰三大平臺不約而同聚焦男團經濟,無疑直面在節(jié)目制作、團隊經營上的市場份額競爭,極大地考驗了男性訓練生市場。

一位參與養(yǎng)成節(jié)目制作的工作人員透露,雖然《偶像練習生》打開了市場對于男團的關注,但固定粉絲群體并沒有因此擴容三倍,訓練生數量也遠遠不足以支撐“三足鼎立”,“按如今中國偶像市場的大小,一年培養(yǎng)一個男團,一個女團,粉絲的關注度恰好可以聚焦,訓練生或許還可以供應得上,但中國綜藝向來喜好跟風,同樣大的市場,一年輸出幾百名男性新人,三個大型男團,不僅高看了訓練生市場的大小,同樣面臨自身市場和粉絲份額的大量縮減,能入選節(jié)目練習生的平均質量必然下降。”海爾凱特也認為,今年之所以至上勵合等資深偶像以及《快樂男聲》《中國好男兒》的“回鍋肉”大量被收割,也是節(jié)目的無奈之舉,“能夠理解,因為節(jié)目組也確實找不到有實力的人了。”

趨勢

偶像產業(yè)需良性運作 經紀公司可開辟新賽道

一位參與某檔養(yǎng)成綜藝制作的工作人員透露,公司內部也曾感到苦惱,“這個市場太速成了,訓練生、經紀公司、視頻平臺通過《偶練》看到甜頭,都想紅,結果都跟風做起訓練生,反而透支了這個市場。”他坦言,先吃螃蟹的人必然得到先發(fā)優(yōu)勢,競爭對手的跟風策略也是市場現狀,然而大家只考慮到競爭、走紅,沒有人在乎偶像行業(yè)能否穩(wěn)步發(fā)展。

而部分經紀公司、運營人也在隨波逐“利”中意識到市場節(jié)奏的混亂。海爾凱特表示,去年很多運營同行都反映,一些訓練生從綜藝回來,人氣和能力沒增長多少,反而壞毛病學了好多,“他們并沒有經過長期訓練,為人處世也并未成熟到可以面對粉絲和名利場,這種時候就直面綜藝中的野蠻生長了,其實不利于他們在圈內的長期發(fā)展。”

即便內容方、經紀公司都感到了市場浮躁的氣息,但在資本逐利下,也已沒有人能夠慢下腳步。正如海爾凱特所說,讓視頻平臺暫停制作養(yǎng)成綜藝,給訓練生成長的時間,在互聯網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。究竟如何才能讓市場進入良好的運行軌道?綜藝評論人W認為,變更養(yǎng)成模式,減少對練習生的需求,或是可操作的方式。“養(yǎng)成綜藝不一定非要做成《produce101》這樣百里挑一,也可以創(chuàng)新其他的模式,盡量不快速消耗中國訓練生的資源。但這對于平臺的創(chuàng)新力還有決斷力是很大的考驗。”

海爾凱特則認為,經紀公司可以自己開辟其他的賽道,與平臺合作,為訓練生開發(fā)其他微綜藝。“其實我們就是把步驟換一下,經紀公司自己做自己的,有更多渠道可以推出新人,而不是只仰仗大型綜藝。等大家都活下來了,再出現這么大的資本平臺進來,我們把整個行業(yè)一起做起來。”(采寫/新京報記者 張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