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文化 >

為植物尋根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 蘊含著“天造地設”的文化自信

2020-09-17 10:21:57 來源:解放日報

因為做生態(tài)批評的緣故,總會關注到中外一些自然地理的紀錄片。中國第一次大規(guī)模系統(tǒng)性拍攝的植物類大型紀錄片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,就很值得一看。國際園藝生產(chǎn)者協(xié)會(AIPH)授予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紀錄片團隊“AIPH植物力量宣傳紀錄片榮譽獎”,表彰其在片子中推廣植物的力量。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為古老的源頭,從充滿傳奇色彩的光核桃再到非洲高原的青蒿素,這部紀錄片呈現(xiàn)了21科28種中國原產(chǎn)植物的生命旅程,它們的故事其實是中華民族不斷孕育新文明的過程,也構成了人類進化史的精彩篇章。

為植物尋根

其實也是為人類文明尋根

紀錄片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使用了先進的4K超高清攝影機、大型航拍無人機等設備,采用了延時攝影、定格動畫、高速攝影、水下攝影、顯微攝影等多種拍攝方式,為世界觀眾記錄和呈現(xiàn)了一幅完整的中國植物版圖。

4.2億年前,大地慢慢被一層叫作苔蘚的綠色所覆蓋,這些植物成了陸地上的拓荒者,也為地球孕育更多植物備下了肥沃土壤;3.6億年前,地球上第一顆種子誕生了,這是自然進化史上最奇妙的一環(huán)……200萬年前,第四紀冰期來臨,平原地帶大量生物滅亡,喜馬拉雅山東南部、雅魯藏布江、瀾滄江等區(qū)域的高山峽谷阻擋了冰蓋寒流,萬千種植物得以幸存。這些植物活化石延續(xù)了古老的生命基因,造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植物天堂。植物的種子借助根系、風雨、水流、蟲子、鳥獸和人力,歷經(jīng)無數(shù)磨難和數(shù)代演化,“走”到了其他區(qū)域,種群不斷壯大,最終隨著船舶、駝隊、馬幫等遠渡重洋,在異國他鄉(xiāng)落地生根,開枝散葉。

作為“大地寵兒”的人類,與野物草木從相遇到相識,從相伴到相守,共同上演了一場場叫作“進化”的大戲。紀錄片共分《植物天堂》《水稻》《水果家族》《茶樹》《竹子》《桑樹》《大豆》《本草》《園林》《花卉》十集,用唯美的畫面、科學的依據(jù)、深情的解說,呈現(xiàn)了中國原生谷子、野稻、茶、桑、竹、橙子、柚子、香櫞、蘋果、獼猴桃、黃豆、塔黃、石斛、黃花蒿、蓮、菊、月季等植物在這片土地上進化演變的歷史。植物的每一步進化都牽動著人類文明的步履,這種人類與草木之間奇妙的關系讓人敬畏和感恩。在觀看這部片子的過程中,你被一株植物的使命感動而哭再正常不過了。

1萬多年前,中國大地上生長了一種看似普通的草,為后世形態(tài)各異的水稻品種留下了可貴的基因,它被今天的人們稱為野生稻。那么,到底是人馴化了稻,還是稻馴化了人呢?

為了傳承后代,野生稻費盡心機,它的種子發(fā)育時前端長出長長的芒刺,作為防御鳥蟲的矛槍;芒刺上長著的倒鉤,讓它有機會掛在過往動物的身上向遠方傳播;成熟時種子會變成低調(diào)的褐黑色,并在最短時間內(nèi)脫落埋身泥土,躲過動物們的垂涎。而這些繁衍的本能正體現(xiàn)出它們拓荒擴張的野心,也得以讓人們發(fā)現(xiàn)它,人類與野生稻開始了共贏的合作:人類培育栽培野生稻作為糧食,助長了這種植物繁衍生息的能力,而野生稻為了贏得人類的芳心,漸漸褪去了野蠻的芒刺,也放棄了主動墜地的生存策略,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了可信的人類,而它離不開水的習性,也迫使人類想方設法為它營造理想家園。距今6000多年前,水田開始出現(xiàn)在中華大地上;盛唐時期,從北方南下云貴的民族,在適者生存的驅使下創(chuàng)造了梯田,用高山水稻改變了山川的容顏。一株草變成了人類的伙伴,一起在進化之旅冒險。如今,水稻已跋山涉水走進了113個國家的田間。

一棵小小的植物,原來都那么有故事,那么傳奇!今天,我們站在自然進化的“頂端”,瞭望野生稻、野桃子、野豆子、野蓮子等古生植物的起源、繁衍和馴化,看似簡單的自然選擇背后是生存的自覺,它們沖破土地的堅毅中透著智慧。

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看似是為一種種植物尋根,其實也是在為人類文明尋根,植物的進化史也是人類的進化史。正是人類在這種關系中保持了足夠克制和耐心,才得以與天地共生,與萬物同長。每一粒種子作為食物到我們飯碗的行程都歷盡風險,稍微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擦肩而過。

繁華或寂寥

都已藏在人類的根脈里

人類與大地物種相處久了,植物會從人的眼睛、舌尖進入心靈,藏進我們的生命、我們的品格、我們的信仰、我們的過往與去處。在人類文明史上,許多植物與人類的修身、養(yǎng)性、詩歌、繪畫、宗教等產(chǎn)生了緊密聯(lián)系,內(nèi)化為人們精神內(nèi)域的一部分。

追尋茶樹一路演進的生命源頭,它原本只是中國西南山林中一棵普普通通的樹木,可以高達30多米。為了走出競爭激烈的森林,讓自己的子孫廣為散播,它不得不適應人類的采摘,逐漸矮化到1米左右,這一疼痛的轉型讓它有機會適應世界各地不同的氣候和地形,深深地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。如今,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種茶,30多億人口飲茶,茶樹是多個國家的支柱產(chǎn)業(yè),時刻撥動著世界的經(jīng)濟命脈。而喝茶,在某種意義上已經(jīng)超越了口腹之欲,和人們的心靈生活融為一體。這種構建最初來自苦修的僧人。在凝神專注的禪修之中,茶因平和清凈的品性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僧人清貧自律的生活。來過大唐的日本僧人把茶傳到日本,但當時茶葉是珍貴的飲品;宋代時,被稱作“日本茶祖”的榮西禪師撰著了《吃茶養(yǎng)生記》,茶終于將根脈深深扎進日本人的生活,源于中國的茶道又演變成日本文化的標簽。茶,從一味藥、一泡湯,變成人們的精神料理。

和茶樹為了擴大地盤逐漸矮化不同,竹子的策略則是拼命長高。竹子通過盤根錯節(jié)的地下根系生出竹筍來開疆拓土,一大片浩瀚的竹?;蛟S是一棵母竹的后代。竹子稚嫩時是一道時令美食,長大后可以用來制作器具、家具,搭房建屋,而它對人類文明最大的參與則是用作書寫的竹簡和造紙的上等原料,還有制作尺八、洞簫、笙等樂器,這三大藝術功能讓它的后裔傳遍世界。在原產(chǎn)地中國,竹子中空外直、高風亮節(jié)的形象在文人雅士那里成了人格的化身。

在中國,月季、玫瑰、薔薇是薔薇科薔薇屬的三種花卉,而在拉丁語系國家統(tǒng)稱rose。在原產(chǎn)中國的園林花卉中,月季到達歐洲,與科技革命、商業(yè)需求成就了花卉世界的傳奇。西方人經(jīng)過雜交培育的月季回傳到中國時,正是我們積貧積弱的那段辰光,我們將這種rose譯為“玫瑰”,好像它本來就是舶來品。實際上,我們真正的玫瑰是用作茶飲和食品原料的;鮮花店里面被我們稱為“玫瑰”的鮮切花,全部都是切花型月季。月季以這樣陰差陽錯的方式出奇制勝,從普通的園林花卉走進我們的精神空間,成為美、愛和容光煥發(fā)的象征。

植物家族的這類族員,還有梅、蘭、菊、荷等等,它們見識過生,見識過死,見識過文明的破碎,也見識過秩序的重建?;蚍比A或寂寥,都已藏在人類的根脈里。

每幀畫面都是屏保

每段旁白都讓人動容

無疑,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是一部養(yǎng)眼養(yǎng)心、震撼而溫暖的紀錄片,正如人們的評價:每一幀畫面都是屏保,每一段旁白都讓人動容,每一株植物都讓人驕傲!

近年來,中國的自然人文地理類紀錄片越拍越好,如《家園,生態(tài)多樣性的中國》《航拍中國》《茶馬古道》《河西走廊》《了不起的村落》,不勝枚舉。這些紀錄片里蘊含著我們“天造地設”的文化自信——自然萬物相連,人類命運一體,有理有據(jù),不卑不亢。

順應時代發(fā)展,紀錄片正以前所未有的圖像力量,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新名片。在混沌未開的遠古,古人認識世界的原初方式就是圖像,那些刻在或繪在巖洞里、山壁間、石頭上的刻痕,記錄、傳播、保存了先民的一段段信息,依然是今天的我們認識人類來處的有效資源。

今天,在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、電視、電腦、手機等的協(xié)同發(fā)展下,人類文明已經(jīng)進入了一個電子讀圖時代。與其他的傳播形式和手段相比,紀錄片這種“視覺語言”能夠超越民族語言文字的障礙,暢通無阻地被全人類所理解,這足以說明圖像敘事的重要性。

當我們隨著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那一個個鏡頭走進植物王國,在感受大自然滄海桑田的鬼斧神工、感恩物種對這片土地的格外眷顧、感嘆人與植物協(xié)同進化的神奇之時,也會忍不住稱贊攝制組經(jīng)年累月、沐風櫛雨的耐心和辛苦。據(jù)介紹,這部紀錄片沉淀3年時間,制作歷時2年,僅主創(chuàng)人員就有200多位,在國內(nèi)他們遍訪27省的93個地區(qū),在國外他們到過美國、英國、日本、意大利、新西蘭、印度、馬達加斯加7個國家的30多個地區(qū),最終凝聚成這部紀錄片。

總結起來,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的成功之處在于:第一,選題具有創(chuàng)新性。作為中國第一部大規(guī)模系統(tǒng)拍攝的植物類紀錄片,它擇取了原產(chǎn)中國的數(shù)類植物,抽絲剝繭般,呈現(xiàn)了它們壯麗桀驁的生命篇章,知識性科學性強。第二,從人類與自然協(xié)同進步、命運一體的角度出發(fā),立意探尋原產(chǎn)植物的“世界影響”,讓事實說話,不虛妄,不浮夸,潛移默化中傳遞出一種“文化自信”。例如《桑樹》一集,敘述一只昆蟲和一片葉子的秘密被人們發(fā)現(xiàn),引爆了中國古代絲綢業(yè)的繁榮,它與歐洲貴族的時尚結親,推動了意大利的文藝復興,造就了影響人類文明史的“絲綢之路”。中國白桑最初傳入韓國、日本、中東地區(qū),并在12世紀時傳入歐洲、美洲,東羅馬帝國為打破東方大國的絲綢壟斷做出了種種努力。對照這一歷史,片中影像是意大利的桑園種植和當?shù)貙W者對引進中國白桑的解說,還有阿貝格博物館里收藏的來自中國的古代織造設備,理據(jù)分明,讓人信服。第三,在對每一種植物的進化和傳播追根溯源時,融入了擬人化的敘事手法,竭盡全力地呈現(xiàn)每一株植物的生存、綻放、奉獻與輪回,而每一棵草、每一片葉的命運都和人的生存、心靈緊密相連,嵌入畫面的詩文與那些植物相得益彰,人文與自然和諧統(tǒng)一,富有感染力。第四,拍攝地域廣,物種多,時間長,畫面精美,后期制作精良,解說生動鮮活,整個紀錄片既有蒼遠遼闊的長鏡頭震撼人心,也有纖毫畢露的近鏡頭賞心悅目。

當然,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。例如每集的文案水平參差不齊,體現(xiàn)在解說詞上有的文采飛揚,有的不夠深刻走心,前者如《水稻》《本草》,后者如《園林》《花卉》;有些部分影像敘述線索跳蕩,前后畫面的邏輯性不強,表意不清,例如《竹》。但瑕不掩瑜,《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》依然不失為近年來紀錄片中的翹楚之作,草木深處隱藏著的文化內(nèi)蘊、精神信息,也將會隨著這部片子的傳播發(fā)揚光大。